林埤古道-桐花樹
設計說明:
古道兩側有幾百公尺長的桐花樹
伙房崎古道-廚房
設計說明:
「伙房崎」顧名思義,就是沿著廚房而行的坡道,原來這條古道是沿著早期住家廚房的邊緣闢建,因此有此稱呼。
打牛崎古道-牛車
設計說明:
「打牛崎」名稱的由來,是由於早期居民利用牛車載運商品及生活物資行經此處時,古道坡度過於陡峭,必須不斷鞭打牛隻才肯往上爬。
小粗坑古道-苧麻
設計說明:
苧麻是客家地區比較常見的一種植物,客家人吃苧葉粄的習俗由來已久。在苧葉嫩綠之時,不少村民便到房前屋後採摘用來做苧葉粄。
渡南古道-羅屋書院
設計說明:
關西上南片的單姓聚落,羅氏家族於清朝時期來到此地拓墾,已歷經兩百多年。羅屋書院這座建築精美的客家三合院,曾經扮演新竹關西羅氏家族內私塾的角色,代表重視教育的象徵。
飛鳳古道-臺灣梅花鹿
設計說明:
鄰近鹿寮坑,因昔日山谷地曾有許多野鹿,先民在此獵鹿,建立屋寮,因而得名。地質年代為更新,為礫石、砂岩與泥岩互層組成的楊梅層照門段,本段由下至上礫石比例逐漸變高。
騎龍古道-梭德氏赤蛙
設計說明:
臺灣三分之一以上的青蛙種類都可在此發現,溪流石頭上常見梭德氏赤蛙及斯文豪氏赤蛙。因青蛙種類、數量繁多,每年夏季繁殖時期發生大量道路致死事件,荒野保護協會在此成立志工隊,「幫青蛙過馬路」。
茶亭古道-茶亭
設計說明:
古道終點處有一座伯公廟,廟旁即是仿古的茶亭,茶亭內還設了大圓石椅供人休息。
石峎古道-賴和健行
設計說明:
這條路很有可能是1912年「台灣文學之父」賴和與「臺灣史上第一位醫學博士」杜聰明壯遊時,從台北走回彰化的行經之路。
獅山古道-登山門
設計說明:
獅山古道前山的登山口有一典雅的山門,上頭橫鐫「獅頭山」金色大字。這座山門建於昭和15年,是為了慶祝日本皇族2600週年而興建的。
龍峎頂步道-食蟹獴
設計說明:
三級保育動物。因為喜歡捕食蟹類的特別口味而得名,全身有質硬而膨鬆的毛,日行性食肉目哺乳類,是現存唯一仰賴溪流生活的食肉目動物。
老銃櫃步道-槍與蝶
設計說明:
早期是漢人拓墾時為防原住民族攻擊而設置的防禦隘線,可謂是軍事重地;「銃」是客家話「槍」的意思,可泛指武器,而「櫃」顧名思義則是儲物之場所。
紙湖古道-製紙石輪
設計說明:
客家做紙用石輪滾動來碾壓材料,槌碾讓植物纖維更加韌性與平滑,讓紙感滑練。
水寨下古道-馬偕健行圖瀑布
設計說明:
西元1872年,馬偕博士進入獅潭地區行醫傳教,亦是循水寨下古道翻越山嶺而來,可說是條充滿歷史意義的文化之路。
鳴鳳古道-領角鴞
設計說明:
臺灣較常見的一種貓頭鷹,為中小型貓頭鷹,眼睛為橙紅色,體灰褐色,有一對豎立如耳朵的角羽。
楔隘古道-楔隘崎
設計說明:
「錫隘崎」是古道最特殊的景觀,大石壁上釘有「上崎觸鼻孔,下崎觸髻鬃」的標語,形容古道的陡峭與行走之艱辛,故有「摩天七十二崎」的稱號。
出雲古道-臺灣第一口油井出礦坑
設計說明:
出磺坑是臺灣最重要的石油礦開採地,是臺灣最早發現石油的地方,也是第一口油井所在地。
出關古道(十分崠段)-臺灣畫眉
設計說明:
臺灣特有種。因棲地破壞及外來亞種雜交的困境,數量銳減,被列為臺灣第二級珍貴稀有的保育類鳥類。
出關古道(聖關段)-關刀山低海拔雲海
設計說明:
古道最高點關刀山為三義與大湖之界山,由於其北面為垂直之峭壁地形,遠觀形似刀口朝天的關刀,故得此名。夕陽西下雲霧繚繞、雲海翻騰是台灣少有的低海拔觀賞雲海絕佳地點。
老官道-鯉魚潭水庫
設計說明:
全臺灣總共有三個鯉魚潭水庫,三義的鯉魚潭水庫又擁有全臺唯一一個鋸齒狀堰溢洪道。
挑沙古道-石虎
設計說明:
臺灣石虎僅存500隻,是第一級瀕臨絕種野生動物,活動範圍在新竹苗栗一帶。
穿霧隘勇線-大冠鳩
設計說明:
體態結實的森林性大型褐色猛禽。停棲時,可由這幾點特徵迅速辨識出來:鮮黃色的眼先部裸皮、 布滿白斑點的腹面,以及鬆散的黑白羽冠。成鳥飛行時,注意其翼下及尾部的黑白寬帶。淡色型幼鳥整體偏白,臉部暗色如戴面罩,翅膀褐白相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