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選單按鈕

客庄小旅行

:::
新聞

客委會推動客底文化發展計畫 歡迎具有客底身分之民眾踴躍參與

發佈日期:2022-09-09

為鼓勵各族群跳脫族群框架,探尋、認識自我族群身分及文化特質,進而促進臺灣族群互敬互重、共存共榮,客委會於今(111)年起委託學術團隊於全臺灣及澎湖辦理「客底文化發展計畫學術基礎資料調查」,記錄客底聚落分布情形及文化現象,並與客底主要分布聚落所屬之6個地方政府(宜蘭縣、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臺南市及屏東縣)共同辦理「客底文化發展試辦計畫」,歡迎具有客底身分之民眾踴躍參與!
 

客底是客家圖像不可或缺的一塊拼圖,其存在使客家族群生態更臻完整。客委會為發展客底文化,將於未來二年在宜蘭縣冬山鄉阿兼城(大興村、東城村)、彰化縣員林市、雲林縣大埤鄉、嘉義縣溪口鄉、臺南市白河區及屏東縣車城鄉等客底聚落啟動試辦計畫,透過「認識」及「體驗」兩種參與方式,連結社區、學校、社團等單位共同合作進行在地擾動,包含舉辦工作坊、參與式文史田調、教材編寫與戶外教學、文化體驗、出版物製作等主題活動,期學校能應用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設計分齡族群認知學習課程,讓青少年從小認識族群文化及建立族群意識,並藉由在地公民參與式的親身投入,形成社區凝聚力、創造在地化議題,瞭解家族根源及福佬化脈絡,以多重認同取代單一認同,覺察客底文化特質。
 

此外,客委會亦委託雲林科技大學黃衍明教授等10位教授,於全臺灣及澎湖辦理「客底文化發展計畫學術基礎資料調查」,記錄在臺灣北、中、南、東部及澎湖地區客底聚落的分布情形及文化社會現象,並據以繪製全臺客底分布地圖及出版可讀性高之科普書,提升後續推廣運用。
 

「族群主流化」已是客委會當前的核心施政主軸,其中,「福佬客」是客家族群在融入福佬社群的過程中,逐漸在地化的少數群體。因此過去常以「福佬客」稱呼此具客家血緣但已不會說客語卻能說流利閩南語的特定族群人士,然而,這個稱謂易讓對客家有認同感且努力學習客語的客家人感到被標籤、次群體化,經客委會召集專家學者及相關代表多次研商,期以「客底」(hagdai)的正名取代「福佬客」一詞,彰顯對「福佬客」的尊重,更希望藉此發展出更具包容與彈性的客底文化政策,進而建構客底與客家族群關係互動交流模式,提升整體社會多元族群認知。

(資料來源:客家委員會全球資訊網
 

最後更新日期:2023-01-06
返回頁面頂端 智慧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