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西太和宮,又稱為三界廟,主祀三官大帝,約於清嘉慶十七年(1812),由當時的墾主衛阿貴所創建,原址位於復興庄。清同治年間由黃台三、黃台貴等人發起修建,位置遷移至今關西分駐所一帶,日治初期被佔為竹北二堡辦務署,後遭日人焚毀。明治三十三年(1900)羅碧玉、陳春隆等人發起新建完竣,並擇遷至現址前方,而改稱太和宮。昭和四年(1929),羅碧玉、黃德洋等人再發起遷建至今址,於昭和六年正式完工。民國58年廟宇進行修繕,而成為今日所見之廟貌。
交通資訊
關西太和宮,又稱為三界廟,主祀三官大帝,約於清嘉慶十七年(1812),由當時的墾主衛阿貴所創建,原址位於復興庄。清同治年間由黃台三、黃台貴等人發起修建,位置遷移至今關西分駐所一帶,日治初期被佔為竹北二堡辦務署,後遭日人焚毀。明治三十三年(1900)羅碧玉、陳春隆等人發起新建完竣,並擇遷至現址前方,而改稱太和宮。昭和四年(1929),羅碧玉、黃德洋等人再發起遷建至今址,於昭和六年正式完工。民國58年廟宇進行修繕,而成為今日所見之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