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遊程內容及價格請依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花蓮縣鳳林鎮|桐花飛舞‧繽紛鳳林—漫遊四月雪的客庄風情
民國114年4月25日~27日(星期五、六、日)
年四至五月,花蓮鳳林鎮的山林披上皚皚白雪,油桐花綻放的季節翩然而至。以「慢城」聞名的客家聚落,正以綿延的桐花小徑、百年菸樓與客家米食香氣,邀請旅人展開一場沉浸式的客庄文化漫遊。
首先,我們將在充滿歷史韻味的「校長夢工廠」,了解鳳林鎮培育出眾多校長的輝煌歷史,感受客家人對教育的重視。接著,前往「客家文物館」,透過豐富的文物展示,認識客家先民的開墾足跡與生活智慧,深入了解客家文化的發展與演變。在穿越市區到達鳳林豆漿工廠參觀及品嘗客家古早味豆漿。
隨後轉至仁義伯公廟認識客家「伯公文化」,之後轉入讚炭工坊探索客家人的智慧,接著沿「桐花步道」徐行,欣賞桐花樹下落花織毯,以及枝椏間白瓣黃蕊隨風飄舞,山澗流水聲伴著客語山歌遙遙傳來,在青草與野薑花的清新中,參拜年茄苳及伯公後,沿著生態豐富的鳳林溪,來到百年歷史的「徐家興菸樓」,由菸樓主人示範早年菸葉「採收、綁串、烘烤」工序,帶領遊客親手製作迷你菸草束。隨後來到「客人也」品嘗正宗客家傳統風味餐。
午後前往「林田移民村警察廳」、「神社」見證多元文化交會,接著,騎行橫跨花蓮溪的「箭瑛大橋」,聆聽當年為教育犧牲奉獻,兩位老師的感人故事,感受鳳林人對教育的尊重與緬懷,也讓遊客品嘗橋頭客家阿婆特殊風味茶葉蛋,在回程途中品嘗美好花生仁湯消除一天的疲累。
當暮色染紅中央山脈,提著客家花布包裹的客家粄與慢城米伴手禮,回望點亮的客家小鎮,讓這場融合自然美學與生活智慧的旅程,悄然將客庄的慢活哲學,種進每位旅人的心田。
建於民國18年,原為日治時代鳳林支廳長官舍,後為鳳林國中校長宿舍,非常具有歷史價值,鳳林鎮公所為推動地方文化館並讓鳳林學風永遠流傳,將此處修繕後於民國九十三年定名為「校長夢工廠」,為民眾提供一處具有教育及生活價值的學習場所,在校長夢工廠後方還設有「敬字亭」,是客家族群敬文惜字的精神象徵。
座落在鳳林公園內的客家文物館,1993年成立至今,是臺灣東部第一座客家文物館,館藏分為兩層樓,一樓展示移居花蓮的客家人墾拓歷史、農用耕作器具、常用器具,二樓展示人文信仰及傳統服飾等,客家文化的相關紀錄卻相當完整,不只當地居民主動捐贈用具作為展示品,鳳林鎮的客家文史也有豐厚典藏。
- 廁所
- 資訊諮詢站
鳳榮地區農會於民國49年成立全台第一家豆奶加工廠,至今已有61年的歷史,當年鳳林鎮是國內黃豆的主要產區。近年農會積極推動農產品地產地銷工作,輔導農民種植『花蓮1號』黃豆品種,並取得有機、友善耕作、產銷履歷等驗證標章,黃豆收成後由農會以保證價格全數收購做為生產豆奶的原料,加工後的成品以『鳳榮豆奶』、『慢城豆奶』、『慢城有機豆奶』為品牌上市販售,主打以鳳林在地種植非基改黃豆研磨製造,拓展在地黃豆產業的行銷通路,達到照顧農民福祉及農業永續經營的目標。
- 停車場
- 廁所
- 資訊諮詢站
正義路伯公廟民國初年就由鳳義里陳姓、徐姓兩大家族和鳳林街尾居民奉祀,是此地的「庄頭伯公」,原來在鳳林溪邊,小廟旁有一顆榕樹,民國34、35年間鳳林溪發生洪水,附近土方流失,僅剩榕樹和小廟,居民擔心安危,簽到正義路和鳳鳴一路八巷交叉口。
花蓮縣鳳林鎮公所於2012年在茄冬產業道路上,種植長達2公里的油桐樹,如今陸續開花,當地也成為了民眾休閒騎車的好去處,這裡已成為鳳林鎮的桐花大道。
- 桐花景點
百年茄苳樹是鳳林鎮南平山之中央山脈山腳下的一株老茄冬樹,樹高約二十公尺,胸徑二點五公尺,胸圍五點七公尺,樹冠幅約一百六十平方公尺,樹齡約三百年左右。花蓮縣政府已列為珍貴稀有老樹。民國二十年代,在地工人於樹根部的根穴中,安置香爐宮供人膜拜,祈求平安順利,沿為本地人虔誠敬奉的守護神。
位於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之間,作為連接兩個生態系的綠色廊道,未了串聯山脈之間的生態,在鳳林溪設計了不同方向的生物廊道,縱向--創造綿延綠帶,連接山(中央山脈)川(花蓮溪)山(海岸山脈)大地景,與林務局跨域整合協力建構友善環境生態造林,橫向--規劃草坪緩坡通道與塊石緩坡通道兩種形式,連接兩側不同環境空間,創造生物移動的安全動線,破除棲地動線的障礙,共有46處生態廊道。
菸樓始於日治時期,日本政府為了增加花東地區日本移民村的收入,鼓勵人民種菸、製菸,使得菸草種植面積大增,而鳳林鎮的林田移民村更是栽種的主要地區,這也是鳳林地區出現許多菸樓的原因。
現存於鳳林的菸樓大多屬於「大阪式菸樓建築」,氣窗位在本灶正上方,形式凸出,排菸效果較好,但也易受颱風侵襲而毀損;「廣島式菸樓」則因排菸口設計緊貼屋頂,不輕易受颱風吹襲影響,卻容易發生火災。
目前鳳林地區完整保留的菸樓約有33棟,且座落在大榮里及北林里地區,堪稱全台灣擁有最密集且完整的鄉鎮,其中徐嘉興菸樓是屬大阪式菸樓
「客人也工作坊」是取「系客家人」音而來。人稱「寶媽」的馮寶琴,曾獲2016年東台灣客家美食料理比賽神廚獎,自小跟著母親進出廚房,習得一手道地客家米食手藝。不同於常見的客家鹼粽,寶媽在包粽時將紅豆拌入老圓糯米裡,在每一口都能吃到紅豆香的鹼粽裡,重現童年時光的傳統客家美味。
- 停車場
- 廁所
- 餐飲
- 補給站
- 資訊諮詢站
鳳林鎮的客庄移民村警察廳,是一處日治時期遺留下來的百年歷史建築。
在當時,由於許多漢人、日人陸續進入花蓮開墾,日本人因此成立了三個官營移民村,分別是吉野、豐田與林田村,其中以1914年建造於鳳林鎮大榮里、北林里的「林田移民村」最為人知曉,與移民村一起成立的派出所即為「林田警察官吏派出所」,台灣光復後經整建改名為「客庄移民村警察廳」。
林田警察官吏派出所曾是日治時期的警察辦公室與宿舍,直到1945年,日本戰敗退出台灣,派出所就此閒置荒廢。直至2013年時才由客委會斥資千萬元重新整修。
林田神社是一座位於移民村內的神社,日大正3年(西元1914年)日本政府在花蓮成立官營林田移民村,招募日本移民遷入墾拓,為了撫慰移民不安之情緒,移民村內興建有佛教的布教所、神道的神社,林田神社是移居來臺的日本人原鄉信仰之開端。
正式設立時間為大正4年(西元1915年)創建,並在6月6日舉行鎮座,祭神為開拓三神與平臺之神,象徵護佑日本經營新領土,例祭日為每年的10月6日。
神社的布局,在一鳥居與本殿之間的參拜道上分布二鳥居與石燈籠,鳥居的型式為神明造、石燈籠的型式為春日型,神社的本殿坐落於三層臺基之上,臺基與玉垣為日本時代保留至今的遺構。
鳳林鎮大榮里與山興里之間隔著花蓮溪,自古以來枯水期時,這兒僅有一座竹子搭的便橋供人通行。民國66年夏天,因為颱風過境,竹橋被洪水沖毀。當時服務於山興國小的教務主任陳國義與張箭、鄧玉瑛、林寶炫等3位老師為了到校上課,手牽著手打算渡河,不幸在途中失足落水,其中張箭與鄧玉瑛2位老師不幸溺斃殉職,時任行政院長的蔣經國先生得知此一消息後,決定撥款興建一座水泥大橋,並將此橋命名為「箭瑛大橋」,以紀念張箭與鄧玉瑛這兩位因公犧牲生命的老師
美好花生從傳承媽媽的炒花生手藝為起點,學習認識落花生、如何挑選品質好壞以及掌握火候的功夫,成就出一盤鹹香酥脆讓人一口接一口的鹹酥花生仁。美好花生不只提供了好吃的花生,現場更有好玩的藝文空間。這裡提供一年四檔展覽的規劃,透過生活工藝、飲食文化、甚至是文學、音樂、戲劇與任何型態的藝術等主題,讓農業與藝術兩者都能輕鬆與自然地在日常的生活中被感受與感知,在鳳林鎮這純樸的農村裡,期待食農與藝術之間能碰撞出精彩的火花。
- 廁所
- 餐飲
- 補給站
- 資訊諮詢站
- 聯絡單位:花蓮縣鳳林鎮客屬會
- 聯絡人:吳穎甄
- 連絡電話:0939-011278
- 遊程收費:免費
共 3 梯次
- 長袖、長褲衣物,預防小黑蚊叮咬